English

在网上弘扬中华文化

1999-09-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蔺玉红 我有话说

近日,在全国60多家政府网站中,一家以“在因特网上弘扬中华文化”为建设主题的网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上网者。该网站今年4月23日正式开通,在6-8月三个月时间内点击人数已超过60万人次,被我国驻外大使馆称为“在网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它就是中华文化信息网。日前,记者采访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徐文伯先生时,了解到该网不仅是文化部的政府网站,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在网上的博物馆和资源库,它的建设因融入了数字图书馆的大工程之中,而更显定位之高,切合点之准。徐文伯谈的更多的是网上大文化的概念。

记者:因特网的出现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它对普及中国文化有什么作用?

徐文伯: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吸引、融合,使各种文化得到广泛发展。网络的交流,重新调动起发展、创新的潜能。网络的发展,形成了各种文化的共享,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尽可能多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如今,利用网络欣赏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使全球的文化艺术资源共享,正在成为事实。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因特网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将这些文化瑰宝变为世界共享的财富,可以说中华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为我们研究、吸纳、普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记者:请您谈谈中华文化信息网的创建思路?

徐文伯:谈到中华文化信息网,必然要提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去年8月,文化部提出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设想。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不仅是高科技工程,也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文化工程,它将陆续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音像影视、新闻出版、旅游、体育等有关的文化信息资源的精华,发展为数字化中文信息资源库。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研究、论证过程中,我们采纳有关院士、专家的意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从大文化的角度和将来涵盖中华文化这一顶层的高度,提出了把中华文化信息网作为数字图书馆的顶层和数字化资源运行的发布窗口。同时,创建中华文化信息网也是响应政府上网工程,建设文化部网站的需要。

记者:中华文化信息网与其他政府网站不同之处在哪里?

徐文伯:中华文化信息网是文化部注册的政府网站。其职能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政府网站的职能,从大文化和对外宣传的角度来说,它不能拘泥于仅仅是文化部的政府主页,而应该包含其他文化信息,并应以其活泼的形式,充实的内容区别于其他网站。可以说开发建设中华文化信息网是为促进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提高大众文化素质服务的。目的是把中华文化信息网建成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库,同时又是了解各类适时文化信息,查找文化网络站点的门户,最终成为向国内外普通用户提供大众化的文化性知识信息服务的网站,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记者:文化应该是雅俗共赏的,中华文化信息网设置了哪些栏目,用户在网上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文化信息服务?

徐文伯:中华文化信息网最初设有文化信息、文化部、文艺动态、数字图书馆、音像世界、文博天地、每周一书、文化中国、中国演艺界和美术长廊等十个分主页,最近经第三次改版,新增加了文摘、文化产业、中国文化扶贫、文化艺术人才市场等四个栏目,总数已达14个分主页,二层栏目达数十个,内容达300M,4300多个内容页。

通过中华文化信息网可了解文化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及中国文化概况和基础知识。同时文化信息网还在影视制作、观众和演员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为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的推出开辟更广阔的天地,书画家将通过这一信息快速传递的窗口,展示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用户还能够便利地查阅国家图书馆已经上网的图书资料,在网上参观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欣赏文物精品和中国国宝。同时可以了解北京演出娱乐市场的有关信息,如文艺新闻、在线票务、节目预告等,并能在网上查询、购票。通过音像世界栏目可以了解到最新的VCD、CD、录音、录像产品及相关知识的信息,并能在网上实现订购。此外,还提供了网上文化站点导航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